移动型发电机组

  • 发电机组优质企业首帆动力:布局混合能源
发电机组优质企业首帆动力:布局混合能源

发电机组优质企业首帆动力:布局混合能源

  首帆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2008年的国际化高新技术企业,是世界级移动混合能源及锂电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

  针对商用及工业用产品拥有一套完善及可靠的发电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生产三大类、共45种产品,包括智能型发电机组、移动照明灯塔,以及混合能源微电站等,应用领域广泛,涵盖展览、建筑施工、高速公路、矿业、油田等户外作业,到制造业、电信、银行、数据中心等多种场景。

  公司在南非、巴拿马、英国、阿联酋、荷兰等地分别建立了办事处,60多家经销商遍布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中东地区及东南亚,产品销往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照国家专利查询网站数据,公司累计获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86项,已获授权的发明专利5项,另有处于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 3 项。

  2015年公司投资上亿在江苏海门新建3.4万平米、年产1.2万台发电机组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在福建福州设立了标准化、经济款产品制造基地,充分的利用CRM、ERP、PLM、MES、OA 等数字化协同作业平台,提升运营管理的规范性、协同性、高效性和执行力。

  2015年,首帆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2018年初,公司启动做市交易;

  2018-2021年荣获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称号;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19年公司在中国大柴发行业民族品牌出口额排名第三,行业地位领先;

  截止2021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杜剑峰、戴静君、上海朗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票比例分别为53.70%、13.59%、8.50%。

  其中杜剑峰与戴静君为丈夫妻子的关系,戴静君为上海朗聚投资管理和上海首禾投资管理执行事务合伙人。

  杜剑峰与戴静君、上海首禾投资管理、上海朗聚投资管理为一致行动人。企业主要有3家子公司,5家孙公司:

  1)全资子公司首帆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于2012年9月3日设立,负责发电机、发电机组、移动式水泵、新能源照明设备及相关的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等。

  2)全资子公司首翌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于2017年 12 月 6 日设立,营业范围包括供应链管理,海陆空国际货物运输代理业务,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等。

  3)控股子公司高瑞夫泵业(上海)有限公司于2020年 8 月 5 日设立,向全球客户提供中开泵、渣浆泵、多级泵、化工泵等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及相关零配件。

  4)全资孙公司首帆能源美洲公司于2019年 2 月 25 日设立,计划通过建立制造基地,深度开拓美洲、欧洲的移动灯塔和混合能源市场。

  5)控股孙公司爱极安电力科技(福州)有限公司于2020年 1 月 16 日设立,是公司标准款、经济款产品的代工管理基地。

  6)控股孙公司首帆中集冷链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于2021年 1 月 14 日设立,经营范围有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进出口代理、制冷、空调设备制造等。

  7)全资孙公司首帆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于2021年 5 月 31 日设立,营业范围包括锂电池模组制造、储能系统制造、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发、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新能源原动设备制造等。

  8)控股孙公司首辅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于2021年 7 月 15 日设立,经营范围有锂电池制造与销售、混合能源的发电与照明整体解决方案、新兴能源研发技术、电机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等。

  董事长杜剑峰曾任江苏省扬中市外贸局外销经理,江苏省镇江市外经委驻上海办事处外办主任,上海凯尔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等,2008年创办公司,历任董事长、总经理、总裁。2019年公司战略转型,引入美资 IT 及人力资源出身的总经理黄桥勇,为公司规范化、数字化不断变革打下基础。

  全球电力需求量大,全球总发电量稳定增长。全球总发电量仍然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尽管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总发电量为26907太瓦时,同比降低0.6%。

  1)发展中国家人均电力使用率、发达国家电网不稳定性无法匹配一直增长的电力需求;

  2)各国通信、电力、交通运输、石油石化等要害部门对备用电源的配置及持续更新换代需求;

  我国是全球发电机组重要出口国,2019年发电机组出口额全球排名第一。根据世界银行统计,2019年全球主要国家地区发电机组的出口金额为97.83亿美元,我国发电机组出口额共计30.66亿美元,位居第一。

  2020年全年我国发电机组累计出口额 30.74 亿美元,同比上涨 0.29%。

  2 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发电机组出口额迅速下降,自 3 月份慢慢的出现回暖趋势,但相比较2019年同月仍会降低,直至 6 月,同比2019年出现上涨的趋势。

  2021年发电机组出口形势回暖并保持上升趋势。2021年上半年我国发电机组累计出口额17.93亿美元,同比上涨33.46%。

  从分类产品上来看,我国压燃式内燃机发电机组在2016-2019年出口额较为稳定。

  2020年,受疫情影响,压燃式内燃机发电机组的出口额为 15.23 亿美元,同比下降 14.71%。

  2021上半年,压燃式内燃机发电机组的出口额为 8.6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0.88%,相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

  出口额排名前十的国家为:印度度尼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俄罗斯、越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沙特阿拉伯、泰国、缅甸、智利

  公司基本的产品包括柴油发电机组、燃气发电机组、混合能源发电机组、电源及移动照明车(灯塔)。

  发电机组类型分为标准开架型、静音降噪型、方便移动型。公司与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厂家合作,不断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确保产品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标准。

  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电源及移动照明车(灯塔)主要面向电力行业、通信、石油石化、工矿业、制造业、交通运输、高层建筑、银行金融业、军工以及灾备应急、政府采购等众多对供电及照明可靠性要求高的行业领域。

  公司产品大部分为非标准化产品,需要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2020年受疫情影响,实现营收2.94亿元,同比下降17.88%;毛利率14.02%,与2019年同期16.49%相比有所下降。

  2021年上半年,随着疫情影响退坡,营收增至1.93亿元,同比增长27.99%;毛利率为13.67%。

  公司针对标准化产品与个性化需求产品采用不同的定制与销售模式,力求扩宽双渠道:

  1)针对标准化产品,采取“授权经销商”和“独家经销商”模式进行全球营销并提供服务及零配件供应。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主机及原材料的采购议价能力,优化工艺流程,降造成本,打造低成本、宽渠道的优势;

  2)针对个性化需求的产品,采取“量身定制”、“柔性生产”模式,致力于为国内、外客户提供移动混合能源及锂电储能解决方案,为客户降低使用成本,提升客户体验,不断发挥和提高技术研发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推行6S精益化生产,打造高科技、高品质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优势。

  公司正向国内、外各市场渠道纵深发展,同时建立网络营销模式,利用阿里巴巴国际站,促进产品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无缝对接,利用网络平台精准定位消费者,拓展销售渠道,优化资源配置。

  全球碳排放标准趋严,我国指向创新驱动转型、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利好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发电,引导能源行业调整与发展。随着全球各国陆续宣布气候变化相关政策与法律,碳排放标准愈发严格。

  同时,为了应对经济风险,适应科技发展需要,我国将国内经济发展模式指向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

  2020年 9 月 22 日,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 3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将“3060目标”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强调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强有力的国家政策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布局和能源结构布局的深度调整,从而引导能源技术的深刻变革。

  疫情限制了商业和工业活动,2020年全球电力需求下降约1%。发达经济体在2020年下半年复苏,在中国等主要新兴经济体经济活动反弹和快速增长的支持下,预计2021年电力需求将增长4.5%。

  国际能源署表示,预计太阳能发电量将在未来 10 年引领可再生能源供应的激增,在当前条件下,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发电量增长的 80%。

  根据 IEA 测算,在“更快创新情景”中,到2050年,全球电力消费量将是目前的2.5倍,相当于每三年增加目前美国全年的发电量。

  如果要满足未来新增的电力需求,30年内,全球可再生能源平均年度新增装机规模需要达到 700吉瓦,是2019年新增装机容量的 4 倍。

  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191.1GW,同比增长 3.4%。

  其中,电化学储能建设周期短且安装方便,使用范围广并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全球储能技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电化学储能领域。

  截至2020年底,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14.2GW,同比增长 49.6%。

  当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达到了 13.1GW,电化学储能和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规模均首次突破 10GW 大关。

  2020年,中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项目占全球总项目的33%,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略有领先。

  公司从2018年提出战略转型,从柴油及燃气发电设备供应商向移动混合能源及锂电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从纯化石能源向混合能源(减碳+储能)转型。

  在2021年 5 月、7 月分别成立首帆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和首辅锂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标志着由“传统化石能源发电设备制造商”升级为“世界级移动混合能源及锂电储能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以储能为中心的转型。

  目前公司已形成批量销售的转型业务产品有混合能源发电机组、混合能源微电站、锂电储能产品、5G 基站应急电源车等。

  公司传统业务部分采取“独家经销商”+“授权经销商”模式进行全球营销,目前已积累了60多家经销商,遍布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中东地区及东南亚,已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销商网络。在新业务与新产品上市后直接提供销售经营渠道,节约时间成本,掌握先发优势。

  据国家专利查询网站数据,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首帆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共有 5 项发明专 利、86 项实用新型专利、8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 3 项处于实审阶段的发明专利。

  公司对于发电从研发需求侧入手,跟踪新产业技术前沿,在新能源、清洁能源领域,不断突破,创新产品,加强新产业技术攻关的能力,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

  通过建立对外合作的协同机制,拓展高校、孵化机构、风投基金等合作渠道,打造开放式的创新合作体系,创新发展继续深入;积极利用网络化、智能化拓展服务领域,加快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型。

  通过云端控制,实现产品运行的大数据收集、管理、分析与应用,并最终完成从生产制造商向提供移动混合能源及锂电储能解决方案专家的战略转型。

  公司携手同济大学、扬州大学及国际专业混合能源技术团队,致力于研究、开发混合能源发电机组、混合能源微电站、混合能源灯塔、微风发电机、5G 电动车载移动电源、锂电储能系统等。致力于培养研究性人才,研究费用较高,研发人员占比较为稳定。

  2019年研发费用同比减少 42.44%,主要因为公司加大自主研发,减少委外研发费用。

  2020年研发费用期末较2019年同期减少 28.02%,主要由于疫情影响,研发项目进度放缓影响。

  2021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期末较上年同期增加16.96%,研发项目进度正常开展。

  公司研发人员总计人数和研发人员占员工总量比例较为稳定,2020年公司研发人员占员工总量比例达到了29.27%。

  1)基于 13 年企业发展的底蕴,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打造精细化生产助力产品升级。公司位于江苏海门港新区的现代化制造基地建筑面积达到 3.4 万平米,年生产能力 1.2 万台套发电机组。

  全新的制造基地配置有专业、齐备、先进的符合国际标准要求的产品加工、喷涂、组装和检测设备,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最及时、最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基地内生产硬件设备齐全,设有独立生产线、恒温测试房、引擎存储区域等多种生产安排。

  2)数字化助力生产管理一体化,提升流程效率与产品质量,形成质量导向生产运营。

  公司目标进一步强化原材料、零部件、工艺和技术等制造基础,推进精益生产,完善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规划、CRM客户管理、MES生产管理系统、OA办公管理系统,进而提升运营能力和产品质量,不断由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2020年受疫情影响较大,2021年上半年大幅回升,销售净利率有所提高。

  面临对外贸易环境恶化、风险上升的困难,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比2019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公司整体发展保持平稳、有序态势。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下降17.88%。归母公司净利润为0.041亿元,2019年同期0.17亿元,同比下降76.65%,主要由于人民币汇率上升导致的利润下滑。

  2021年上半年公司根据国内经济运行稳步增长的形势快速调整应对,在深耕国外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公司呈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

  公司在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3亿元,去年同期为1.51亿元,同比增长27.99%。归母公司净利润为977万元,去年同期823万元,同比增长18.63%。

  2021年上半年公司采取保守经营策略,控制采购数量,积极消耗库存,加快存货周转,降低企业风险,存货周转天数有大幅降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有所下降,公司运营效率更高。

  公司自2019年资产负债率稳定在50%以下,有上下浮动,2021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为47.37%。

  公司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均有所提升,2021年上半年流动比率达到1.7,公司有良好的短期偿债能力。

  公司自创立起便进军国际市场,现有产品主要市场为海外市场,外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较高。公司海外业务受各地整体经济环境、政府投资计划、汇率、产品高科技含量、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产生一定的风险。

  柴油发动机及发电机是公司产品所需核心部件,公司主要从海外采购。全球性供应商一般采用多币种结算,汇率波动会导致公司采购的采购成本不确定性及成本竞争的不利因素,并对公司出口业务的定价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对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及节能减排限电政策等,行业市场竞争及产业体系调整步伐加快,国家供给侧改革措施不断深化。相关环保政策及区域产业政策的变化,将影响公司后续发展规划的落实,以及相关项目的审批及实施,甚至对现有产业运营产生影响。

  公司转型赛道属于新领域,受全球整体经济形势、后续政策、相关方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存在实施风险。员工对技术与流程熟悉掌握需要一段时间与过程,存在一定的运营风险。整体未来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