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网盘网页版登录入口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以交大国际培训助力中国铁路“走出去”

时间: 2024-02-04 12:10:26 |   作者: 华为网盘网页版登录入口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教育部的总体布局下,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教育合作成就显著,促进了民心相通、人才教育培训和共建国家教育的共同发展。

  我国各类院校主动服务和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发展:高校继续教育实施了服务“一带一路”人才教育培训和在线余所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和有关行业公司参与,硕果累累;职业院校以“鲁班工坊”为媒,扬帆出海,为亚非欧三大洲20个国家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开展学者互访、学生交流、合作研究、海外学习中心建设等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放教育学习管理机关的联系……一条与“一带一路”并行的色彩斑斓的“教育丝路”逐步绘就。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我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一带一路”明确了新方向,开辟了新愿景,注入了新动力。“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未来可期。

  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作为中国、印尼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

  “倍感欣慰和自豪的是,我们是中国高铁海外第一单项目的参与者。在雅万高铁上,活跃着我们学员们的身影。”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马琼对本刊表示。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4年,学院开始筹备谋划,并于2015年举办老挝海外培训班,这是中国政府在海外举办的首个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关联的援外培训项目。从那时算起,学院国际培训工作已开展近10年。

  10年来,学院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秉持推动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和促进民心相通的办学理念,以“请进来”“走出去”深化国际非学历教育,开展了50期援外培训班、4次 “走出去”属地化培训班,培训学员约3500人次。

  通过一系列海外项目的成功实施,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培训经验,形成了系统的国际非学历教育解决方案,打造了“交大国际培训”品牌,不仅为推动中国非学历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新的途径,更为中国铁路“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院开办的轨道交通主题援外项目培训班,主要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官员和技术专家,同时还承担了蒙内铁路、亚吉铁路、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重大国际项目的属地化人员培训任务,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新建铁路项目的运维单位员工。

  为办好各类国际培训,学院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投入其中,精心打造教学的每个环节,力争使每一项培训都满足高质量的要求。

  学院力争为学员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对于“请进来”的线下研修班,提供一流的学术厅作为学员的教室;对线上研修班,为学员构建了一个稳定快速的线上学习平台。同时,依托西南交大科研实验室资源,为共建国参培官员提供参观实验室,甚至真实的操作演练的机会。在教学计划方面,针对不同国家的官员培训,学院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学员们能够最终靠讨论、问答、合作等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效果很好。

  在培训课程方面,学院结合共建国当地的铁路运营需求和发展规划趋势来设置课程,以确保培训内容满足当地近期以及中远期发展的需求,确保学员获得实用知识和技能。学院充分考虑到语言文化的差异,确保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能够被当地学生所接受和理解;鉴于各共建国家使用的语言不同,学院提供中英双语课程,并强调铁路专业术语的翻译,以确保学员能够正确无误地理解课程内容。

  教师是保证培训质量的主要的因素。学院对教师有严格的选择标准,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背景、丰富的教导学生的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卓越的服务精神,目前,学院的绝大部分教师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学院还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师资培训,全方面提升师资的胜任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学员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帮助。

  国际培训和传统培训有何不同?对此,马琼表示,“国际培训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还承担着让民心相通、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这是学院国际培训的一大特点。”

  对于“请进来”的共建国参培官员,学院抓住讲好中国故事的机会,增进他们对中国的了解。在课堂讲座环节,授课专家精心准备了中国国情介绍相关课程。同时,学院安排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化体验,让他们亲眼见证中国的发展与成就。通过乘坐高铁,感受中国速度;通过实地参访故宫、少林寺、兵马俑等,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对于“走出去”的属地化培训,学院格外的重视对参与培训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既包括专业相关知识、语言技能,也包括中国国情、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让所有参与人员不仅成为传授铁路技术与知识的能者,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的使者。

  “让中国技术走出国门只是我们培训工作的目的之一。”马琼认为,随技术和知识的输出,更重要的是思考怎么样助力国家逐步提升在国际轨道交通领域的“话语权”。

  学院开展各层级各类援外培训。培训班学员或是共建国轨道交通核心部门的官员,或是工作在共建国铁路一线的工程师,在未来的轨道交通事业中,这些人才将为提升中国在国际轨道交通领域的话语权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开展了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2016年,完成了援埃塞俄比亚铁道学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作,2018年开始,又陆续承担“援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升级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援坦桑尼亚交通大学可行性研究”和“乌干达铁路和公路技术学校可行性研究”工作,扩大了我国在国际轨道交通教育领域的影响。

  学院规划建设了铁路国际培训体系。2015年7月,学院依托学校牵头成立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和“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联盟,旨在创新铁路国际人才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服务于“一带一路”铁路国际人才教育培训工作。在此过程中,学院不断建设国际培训讲座专家库和国际培训现场考察基地群,构建起了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平台建设和资源开发于一体的,覆盖多层次、全专业的国际铁路人才教育培训体系。

  在传授技术、知识的同时,国际培训也让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让学院温郸冰老师难以忘怀的是一位名叫吉尔玛的学员。2018年7月,学院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办培训班,吉尔玛是培训班中唯一的一名女学员,后来成为亚吉铁路首位女性电气化列车司机。“吉尔玛来自阿撒拉农村,她深知培训机会来之不易,无论是课堂理论教学,还是现场实训,她都特别认真,厚厚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她希望学到更多的专业相关知识,服务自己的国家。”温郸冰说。

  让李奕萱老师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一位叫康西莉娅的女学员。2016—2017年,学院赴肯尼亚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培养肯尼亚历史上首批当地女火车司机。学员康西莉娅认真刻苦,熟练掌握了中国生产的内燃机车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驾驶、检修与维护的标准程序。她在蒙内铁路开通首日和内马铁路一期开通日,两次在肯尼亚总统的见证下驾驶旅客列车。李奕萱表示,“我们的培训给当地带来了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性别平等和可持续发展,使和康西莉娅一样的女性有机会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位参加结业汇报展演、名叫陶莫吉的老挝学员深深地刻在迟维佳老师的记忆里。陶莫吉的基础并不好,仅高中毕业,相较很多大专毕业的同学,学习对他来说更困难。他家距离培训的学校很远,但每天他都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里。每一堂课上都能看到他专注听讲的样子,每一次作业都能体现他仔细认真的态度,每一次现场实操,他都一丝不苟地达成目标。功夫不负有心人,作为第一代老挝铁路人,陶莫吉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论实操水平和专业素养,也传承了中国铁路人的严谨作风。

  这10年,学院的教师们共同见证了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世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共同参与了丝路新画卷从蓝图化为现实的“绘制”工作。回顾过去,马琼很感慨:“虽然每一次培训在组织和推进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当看到雅万高铁开通运行,让雅加达和万隆最快旅行时间由3.5小时压缩至40分钟时;当看到中老铁路全线通车,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时;当看到蒙内铁路拉动当地经济稳步的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时⋯⋯西南交大网络教育学院的每一位成员都为自己是去参加了的一份子而深感自豪。”

  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使学院逐步成为彰显西南交通大学特色及成果,全面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有效响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与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履行学校人才教育培训和社会服务职能责任和使命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网络教育学院将继续依托学校优势,进一步打造‘交大国际培训’品牌。”谈及未来,马琼表示,学院将积极探索在海外开展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定位于高质量培养轨道交通领域的国际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同时,高质量完成商务部指派的援外项目,用“教育丝路”积极搭建国际平台,创新联合培养新机制。学院将牵头“一带一路”国际铁路人才教育联盟成员单位抱团出海,继续深化海外教育联合体模式。

  “我们将努力以培训项目为媒介分享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在中国人民和‘一带一路’共建国人民之间架起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马琼说。